沒想到,我隨意分享一篇見工時的故事,竟然引起這麼大迴響。大家轉移討論至歧視或身份認同的問題上,可能扯得太遠了,我沒有打算挑起分化,只想分享這個真實的遭遇。老板說的話是否屬實,各位到過澳洲Working Holiday應有自己的看法和觀點吧?
今天,讓我來分享另一件比較愉快的故事。
有一段時間,我早上打著Housekeeping的工作,晚上無所事事,獨個兒在小鎮中,晚上當然零娛樂,便想找一份晚間的工作。我在那個小鎮正值當地的淡季,甚至看不到背包客。於是,我走在唯一一條大街上,竟然有超過三間商店或餐廳主動向我招手,問我是否需要工作的背包客。那天,一直在打著外國人工的我,突然想打一回華人工。雖然,我早知道華人工九成九九九都是黑工,我卻棄那些主動向我招手的工作不幹,站在一間華人餐廳前。
迎接我的是一個很友善的老板娘,說了兩句才知道大家是香港人,便馬上轉用廣東話溝通了。老板是這裡的廚師,打量了我一會,便說,今晚六點鐘來試工吧!我打算挑戰自己,做一份從未做過的工作:洗碗。我會這樣定義這份工作,因為這不算是Kitchen Hand,我主要職責真的只要洗碗。老板口裡說著試工,一直說著我再慢一點就不要我,如是者,我一天天的試工,老板口裡嚴謹,卻一直在教導我很多東西。最後,他終於請了我,試工期間的工作都有出糧。有時候,客人多的時候,又要清洗烤爐,他深知我會辛苦,特意給我早一小時上班慢慢洗,糧就當然算了,有時候還給我準備一份點心作下午茶。
後來,我發現有時候餐廳不算太忙,老板娘洗碗的速度比我更快,何以需要請我,甚至給我天天上班?老板笑說,誠言廚房內真的不需要你存在,但我在這裡開了餐廳五年,你是第一個走進來的香港背包客,我覺得廚房內有個「同聲同氣」的年青人,感覺比較熱鬧和易於溝通吧!如是者,我在那兒做了近兩個月的工作,與老板一家也漸漸熟稔。
那時候,我受盡床蟲問題困擾,老板娘主動給我一些澳洲找不到的中式藥膏給我;老板娘生日時,整個餐廳的員工一起給她唱生日歌;那時候我是一個人在小鎮中生活,老板一家常常會跟我討論香港時事和娛樂八卦新聞,是我能夠說大量廣東話的唯一機會;在我最後一天上班時,老板突然炆了久違了的蘿蔔牛腩給我做晚餐...
這是我在澳洲十多份工作中,最溫馨和最有人情味的一個地方。前文很多朋友都說,我們沒有必要把香港人自己標籤,換個角度想,華人的工種,也不一定標籤是極低賤的黑工吧?雖然我的這份工作也是黑工,但工作得開心就足夠了。可能我的際遇是一個特例,有時候,華人之間在工作上的溝通,一定比跟外國人溝通親切吧?